税务安排:完善的“证据链”是关键

发布时间:2019-07-18 来源于:中国税务报 编辑:擎天小编 浏览:256

       核心提示


  一项税务安排成功落地,需要企业全面、准确地把握企业基础信息,统筹考虑税务与合同、财务等环节的有机衔接,构建包括合同文本、财务资料等在内的完整的材料“证据链”,在面对税务机关调查时,能够提供证明其合理商业目的及合规税务处理的证据材料,从而有理有据地获得节税效益。

伴随着税收立法的不断完善和税收执法的规范化,企业开展税务安排,面临更高的专业化要求。税务安排,既涉及企业税务事项的处理,又与商业安排、合同签署、财务处理、相关凭证材料管理等密不可分。一项税务安排成功落地,需要企业全面、准确地把握企业基础信息,统筹考虑税务与合同、财务等环节的有机衔接,构建包括合同文本、财务资料等在内的完整的材料“证据链”,在面对税务机关调查时,能够提供证明其合理商业目的及合规税务处理的证据材料,从而有理有据地获得节税效益。

    


 01       合同管理:条款表述要明晰


  合同是现代商业交易的主要载体,理想状态下的税务安排应该从合同开始。合同条款的不同约定,会对税收事项带来不同的影响。企业进行税务安排时,往往是以合同文本为依据,合同自然成为税收安排“证据链”的首要一环。

  

  以不动产资产转让相关合同的签署为例。根据现行增值税及土地增值税法规规定,企业转让不动产,需要缴纳增值税和土地增值税。实务中,不少企业在转让不动产资产时,会将不动产“打包”在公司股权名下,将其持有的公司全部股权及公司所持土地使用权及相应不动产,一并划转出去,而非直接转让不动产资产,以期降低流转税和土地增值税等税负。

  

  通过股权转让实现不动产资产转让,对于收购方来说,涉及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两个概念。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的规定,资产收购,指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实质经营性资产的交易;股权收购,指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权,以实现对被收购企业控制的交易。

  

  由此,资产转让与股权转让是两种不同的业务,主要区别在于:转让标的不同,资产转让的标的是目标公司的实质经营性资产,股权转让的标的是目标公司的股权;转让方不同,资产转让的转让方是目标公司,股权转让的转让方是目标公司的原股东;转让程序不同,资产转让不涉及目标公司股东变化,不需经工商变更程序,而股权转让涉及目标公司股东变化,需经工商变更程序。笔者认为,两种划转方式性质不同,其所产生的税收效果也就不同。

  

  因此,交易方在合同转让标的条款表述中,应清晰地说明其转让的是股权还是资产,以合规地进行税务处理。需要注意的是,相关税务安排和合同,都应以具备合理商业目的和商业实质为前提。

  


02     财务处理:资料管理应强化


  准确的会计核算及完备的备查资料管理,在企业开展税务安排以适用税收优惠政策的过程中,能作为有利证据,为企业有效降低税务风险。

  

  实践表明,纳税申报与财务核算密切相关。财务报表以及相关的原始凭证,是记载企业经营行为的重要资料,也是准确纳税申报的重要依据。因此,企业如何开展财务核算,是否有效管理原始凭证,将对其税务处理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税务安排。

  

  以科技类企业常见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务安排为例,研发费用辅助账已成为必要的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以下简称119号文件)规定,企业应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对研发支出进行会计处理。同时,对享受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按研发项目设置辅助账,准确归集核算当年可加计扣除的各项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

  

  119号文件实施之前,相关规定要求企业必须对研发费用实行专账管理。119号文件将该规定调整为对享受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按研发项目设置辅助账,减轻了企业的会计核算负担。但是,对于没有建立研发费用辅助账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一大挑战。

  

  119号文件的附件包含了辅助账的样表,给企业提供了参考,企业应据此建立研发费用辅助账留存备查。具体流程是:首先,设立符合企业自身研发需求的科目与完备的凭证体系;其次,收集包括研发费用明细账、与研发活动有关的有效凭证等在内的原始资料;再次,分项目、分年度建立研发费用辅助账;最后,将有效凭证和辅助账进行比对核查。

  

  目前,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采取“自行判别、申报享受、有关资料留存备查”的办理方式。因此,建立研发费用辅助账并加强相应资料的管理,一方面能帮助企业更准确地归集相关研发费用,合规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另一方面,在以后的税务检查中,还能作为企业证明其税务安排合规合法的证据,帮助企业规避税务风险。

  


03  税务安排:注重“证据链”完整性

  

  税务安排是一项专业性很高的工作,主要是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借助于商业、合同等安排,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对于财务造假、阴阳合同等违法违规行为,并不属于税务安排的范畴,从根本上也无法实现内在逻辑的一致性。

  

  笔者认为,企业成功落地一项专业化的税务安排,首先,要做到准确理解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把握税务安排的法律红线。其次,要保证税务安排有完整的“证据链”,且“证据”材料之间具备一致性。在实践中,很多税务安排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构建起完善的税务安排“证据链”,在面对税务机关的调查时,企业提供不出相关的证据材料,或者提供的材料自相矛盾,最终导致纳税调整的风险。

  

  企业应认识到,虽然合同、财务、税务分属不同的体系,但是从企业经营流程来看,三者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内在一致性。如果企业的税务安排仅从税务一个方面着手,而忽略企业的财务目标和合同管理,很可能导致税务风险或企业总体利益下降。

  

  典型的税务安排路径包括:最优税务架构的搭建,并购重组交易模式的选择,重大交易涉税条款的安排,行业性、区域性税收优惠资格的申请,递延纳税政策的运用,成本、费用税前扣除政策的运用等。而这些税务安排,都离不开包括合同、财务报表在内的“证据链”的有力支撑。


购物车